石化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,關系國計民生。石化企業也屬于高耗能、高排放企業,減污降碳壓力巨大。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,我國石化行業發展存在一些問題。
一是煉油產能嚴重過剩,部分企業油品以次充好。截至2021年,我國煉油能力為9.1億噸/年,煉油裝置產能利用率只有71%左右,遠低于全球90%的平均水平。在煉油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,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,將不合格的油品輸入市場、以次充好。
二是實現“雙碳”目標壓力巨大。去產能、調結構是石化行業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重要措施,但部分地區存在石化企業落后產能淘汰不到位、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上馬不力的問題。
三是企業環保水平參差不齊,個別企業甚至頂風作案。石化行業污染防治涉及廢水、廢氣、固體廢物等多個方面,污染因子種類多、濃度高,治理難度大,環境風險高。有的企業在污染治理方面投入不夠、管理不嚴,甚至違法排污。
針對上述問題,筆者認為應當從三方面著手,實現以高水平保護推動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一是調控產業發展方向。各地應當引導企業有序推進煉化項目降油增化,嚴控新增煉油產能,延長石油化工產業鏈,在產品提質增效上下功夫,增強高端聚合物、專用化學品等產品供給能力,促進石化行業向產業鏈中高端升級。
二是加快綠色低碳發展。石化企業應當加快低效、落后產能退出,堅決淘汰高耗低效的產能。最大限度地實現電力綠色化,加快從灰氫到綠氫的轉變。加大石化行業二氧化碳再利用等低碳技術的研究力度,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撐。
三是提高污染治理水平。通過完善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,加強石化園區污水管網排查整治,引導石化園區與冶金、建材、紡織、電子等行業協同布局,實現引導園區內企業循環生產、產業耦合發展,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。石化企業應當從嚴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,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,做到達標排放、清潔生產,努力實現綠色、低碳、循環發展。
編輯:李嘉慧
來源:中國環境報(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,版權歸原作者和原作者出處。如有侵權,請在后臺留言,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)